二〇二二年初,关于女性的话题不断地成为网络热点,比如中国女足亚洲杯夺冠,又比如拐卖妇女事件等等,今又逢上“三·八”妇女节,故本次所荐的书,皆为女性所作。她们之中,有作家,有学者,有演员,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。她们有个性,有坚守,有追求,用文字呈现了各自的别样风姿。
(九州出版社二〇一四年版)
琦君一生,大陆三十年,台湾三十年,美国二十年,最后又回到台湾度过余生。她是鼎鼎有名的作家,是“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”。其散文集《妈妈银行》,记录了许多温馨、亲切、有趣的故事,“篇中无闲句,句中无闲字”。
据王鼎钧回忆:某次宴会,夏志清以一贯的天真作风很夸张地说“我捧谁谁就红”,并举在座的琦君女士为例。琦君拉长了脸说:“我从没红过,也从没黑过,没人捧我,我也不靠人捧。”夏教授一向呼风唤雨,一众人等头一次看见有人当面顶撞他,都不知道说什么好。
(山西人民出版社二〇二〇年版)
这是著名历史学者金雁的散文集,主要回顾了二十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即作者的童年和青春阶段,既是个人生活记忆,也是对一段历史时期的记录。
书中记史学家赵俪生颇形象:“赵先生风度极佳,洒脱俊朗,典型的‘山东大汉’。”“他上课有‘五绝’:一绝是板书,二绝是文献,三绝是外语,四绝是理论,五绝是博而通。”“先生常说的一句话是‘大题目越做越小,小题目越做越大。’”“他快人快语,直来直去。对人不留情面,不考虑‘关系’更不会搞小动作;对己也不饰非,责己严于律人。不相知者谓先生脾气大,深知者谓先生有童性而无心计,其实可爱可敬。”
(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二〇二一年版)
作者自序:“六十几年次出生的女孩,长成一个现在随处可见的六年级女性,无论是听着别人的话还是自己摸着路走来,都是货真价实地花了半辈子,活成如今这样一个和大家一样,既成材又不成材的女人。年过四十开始赞许自己普通得理直气壮,这一点我倒要归到成材的那一边去。”“没有变成父母心中的理想的淑女,那就接受不完美的自己,勇于当个俗女。”这里所谓的“俗女”即“普通女性”。
生在当今社会里,理直气壮的普普通通,相信此刻的我就是最好的我,或许是一个好的选择。
(山东画报出版社二〇一九年版)
张怡微是著名的青年作家,复旦大学教师。著有《细民盛宴》《樱桃青衣》《家族试验》《散文课》等。《旧日的静定》是散文集,记自己的经历、旧日的人事物,以及种种的思绪。
那些过去的旧日子,今日想来竟然是那样的温暖、美好,哪怕那时过得不好,哪怕哀愁多过欢喜。而曾经的困苦、磨难,现在看来,也不过是一件小事而已。就像张怡微说得那样:“再大的波澜,许多年过去以后,多数也只会成为心底的涟漪。”
(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二〇一九年版)
连俞涵是台北人,小雪出生。她是演员,凭借《一把青》中的朱青一角,获得第五十一届台湾电视金钟奖戏剧节目新晋演员奖。她喜欢写作,其第一部著作是二〇一七年出版的诗集《女演员》,第二部即是这里推荐的散文集《山羌图书馆》。
是书写她的生活,她的亲友,还有她的阅读。她讲到对旧书的处理:“把它们(旧书)拿去二手书店,或是网路平台,让它们再次流动起来,我无法把一本书扔进垃圾桶,或把它们当废纸回收,那太让人舍不得了。爱书人大概都有这样的心情,只是有时候书真的满得放不下了,就需要流通一下,让它有新去处。”这是对文字的爱,对知识的爱。这些闪闪发亮的有价值的东西,是不能随手丢弃的。
- 356 次浏览